古代医学资料中对樟树的描写,主要集中在其药用价值和疗效上。以下是一些古代文献中对樟树的描述:
1. 《神农本草经》
《神农本草经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,其中对樟树的描述如下:
“樟,味辛,温。主风水,利关节,去湿痹,疗寒热,止呕吐,散痈肿,杀蛊毒。”
2. 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,其中对樟树的描述如下:
“樟,木也,味辛,温。主风水,利关节,去湿痹,疗寒热,止呕吐,散痈肿,杀蛊毒。皮、叶、根皆可入药。”
3. 《千金翼方》
《千金翼方》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,其中对樟树的描述如下:
“樟树皮,味辛,温。主风湿,利关节,散寒热,止呕吐,散痈肿,杀蛊毒。叶、根、皮皆可入药。”
4. 《本草经集注》
《本草经集注》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一部药物学著作,其中对樟树的描述如下:
“樟,木也,味辛,温。主风水,利关节,去湿痹,疗寒热,止呕吐,散痈肿,杀蛊毒。皮、叶、根皆可入药。”
综上所述,古代医学资料中对樟树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其药用价值上,认为樟树具有祛风除湿、止吐止泻、散寒热、杀蛊毒等功效。同时,樟树的皮、叶、根均可入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