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,其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 萌芽阶段(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):
这一阶段,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发展,广告心理学还未形成独立体系。当时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广告中的心理现象,但多属于个体心理学的研究。
2. 形成阶段(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):
这一时期,随着广告业的迅速发展,心理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广告中的心理机制。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受众的心理反应上,包括受众的注意、记忆、态度和购买行为等。
3. 发展阶段(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):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广告心理学开始更加关注社会心理因素,如社会文化、群体心理等对广告的影响。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,以及广告在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方面的作用。
4. 深化阶段(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):
随着科技的进步,广告心理学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来研究广告效果。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量化分析,如广告投放效果、广告创意评价等。
5. 综合发展阶段(21世纪至今):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,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。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加注重广告在数字媒体、移动端等新兴平台上的效果,以及广告对消费者认知、情感和行为的影响。
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心理学与广告业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的趋势。从最初关注个体心理现象,到如今关注社会心理、科技影响等方面,广告心理学在广告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